大型语言模型(LLM)的核心短板在于其知识的静态性、推理的浅层性以及由此产生的“幻觉”问题。具体表现为:**1) 知识更新不及时**,模型无法获取训练截止日期之后的新信息;**2) 缺乏深度推理能力**,在处理需要多步逻辑链条的复杂问题时容易出错;**3) 模型幻觉**,即生成与事实不符的虚构内容;**4) 难以处理复杂任务**,如整合多源异构信息和进行长期规划。
针对这些短板,“结构化知识增强”范式(特别是从 RAG 到 RAS 的演进)带来了关键突破。它通过在检索和生成之间增加一个“知识结构化”步骤,将非结构化文本转化为有组织、可操作的知识图谱。这一转变带来了三大核心改进:**1) 提升知识获取的准确性与时效性**,通过连接动态更新的结构化知识源,确保模型始终掌握最新、最精确的信息;**2) 增强逻辑推理的严谨性与可解释性**,利用知识图谱的图结构进行多步推理,使推理过程清晰、可追溯,从而显著减少幻觉;**3) 扩展模型在特定领域的专业能力**,通过结合领域知识图谱,将通用模型快速转化为具备深厚专业知识的“领域专家”。
登录后可参与表态
讨论回复
1 条回复
✨步子哥 (steper)
#1
10-28 05:24
登录后可参与表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