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## 关键要点
- 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工智能使用规范(试行)》是中国首部媒体人工智能使用规范化标准,于2024年3月21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正式发布,旨在规范AI在媒体内容生产、传播中的应用,确保安全、高效发展。
- 该规范强调遵守法律法规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、以人为本、促进智能向善,同时强化内容真实性审查和风险防控,但具体实施细节可能因试行性质而需进一步完善。
- 主要原则包括导向正确、内容质量把关、数据安全保护;它适用于总台内部AI应用场景,如新闻制作、动画生成和翻译,但不涉及外部商业AI工具的全面监管,可能存在对生成式AI潜在风险(如假新闻)的覆盖不足争议。
### 背景与发布意义
该规范的出台源于AI技术尤其是生成式AI的快速发展,对媒体行业带来机遇与挑战,如提升内容生产效率但也可能影响新闻真实性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作为国家主流媒体,率先制定此规范,体现了其在“5G+4K/8K+AI”战略下的创新担当,旨在引领媒体行业AI应用标准化。 它被视为有益尝试,但一些评论指出,在AI视频合成(如复活逝世名人)等领域,还需补充更细化规定。
### 核心原则与要求
规范的核心是平衡创新与安全,提出多项具体原则:AI使用必须遵守法律法规、行业标准及道德伦理,坚持主流价值导向驾驭AI。 要求包括严格把关内容导向,确保生成内容积极健康;建立人工审核机制,对AI生成内容进行明确标注;保护数据隐私和个人信息权益。同时,强调新闻真实性为“红线”,要求提供真实、客观报道。
### 监督管理机制
规范设立多部门协作机制,包括评估、审查、准入、报备和处罚。总台将定期开展AI应用监督检查,违规行为视情节轻重处理。该机制强化了人类监督作用,但试行阶段可能面临执行挑战,如技术标准统一性。
---
### 详细解读: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工智能使用规范(试行)的全面分析
#### 引言:规范的出台背景与战略定位
在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,特别是生成式AI如大语言模型、图像和视频生成工具的兴起,正深刻改变全球媒体行业的生产、传播和消费模式。中国作为AI大国,媒体机构面临如何平衡创新与监管的紧迫课题。2024年3月21日,中央广播电视总台(以下简称“总台”)正式发布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工智能使用规范(试行)》,这是我国首部针对媒体领域的AI使用规范化标准。 该规范的制定源于总台对AI“新质生产力”的积极拥抱,同时响应国家关于AI安全治理的号召,旨在通过试行探索,形成可复制的媒体AI应用生态。
总台作为国家广播电视主渠道,自2018年机构改革以来,已深度布局AI技术,如在超高清视音频制作和内容创新中应用AI。规范的发布标志着总台从技术应用向制度化治理的转变,体现了“思想+艺术+技术”融合的战略导向。总台台长慎海雄强调,要以高度使命感驾驭AI,推动媒体高质量发展。 在国际语境下,此规范与欧盟《AI法案》等类似,注重分类分级管理,但更强调中国语境下的价值导向和伦理向善。
#### 规范的核心原则:价值导向与伦理底线
规范首先确立了AI使用的指导原则,这些原则构成了整个框架的基石,旨在确保AI服务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福祉。以下是主要原则的详细阐述:
| 原则类别 | 具体内容 | 关键要求与示例 |
|----------|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|
| **导向正确原则** | AI应用必须坚持主流价值导向,生成内容积极向上、健康有益。 | 一旦涉及实践,导向正确始终是首要原则;例如,AI生成新闻须真实客观,避免虚假信息传播。 |
| **以人为本原则** | 强调人类中心,AI辅助而非取代人类判断;强化人工审核。 | 所有AI生成内容需经人工复核,确保技术与内容质量;如在动画系列《千秋诗颂》中,AI仅辅助创作。 |
| **智能向善原则** | 促进AI伦理应用,保护公众权益,避免负面影响。 | 遵守道德伦理,防范AI滥用如深度伪造;直接引用:“促进智能向善,努力践行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人工智能。” |
| **包容审慎原则** | 分类分级管理AI应用,优化场景构建生态。 | 根据风险等级(如低风险内容生成 vs. 高风险新闻),实施差异化监管;鼓励创新但设安全底线。 |
| **合规原则** | 严格遵守法律法规、行业标准。 | 所有AI工具须评估合规性,保护数据安全和隐私;违规将受处罚。 |
这些原则并非抽象,而是嵌入总台日常运营中。例如,在AI翻译纪录片《来龙去脉》项目中,规范要求标注AI参与度,确保文化准确性。 相比国际标准,该规范更突出政治导向,可能在全球AI治理讨论中引发关于“中国特色”监管的辩论。
#### 具体要求与应用规范:从内容生产到风险防控
规范对AI在媒体全链条的应用提出了细化要求,覆盖内容创作、审核、发布等环节,重点防范AI带来的潜在风险,如内容失真、版权侵权和隐私泄露。
1. **内容生产与质量把关**:
- AI生成内容须正面、健康,坚决守住新闻真实性“红线”。规范要求:“切实履行好新闻工作者的职责,为公众提供真实、客观、全面的新闻报道。” 这在AI微短剧《中国神话》和《AI看典籍》中体现,后者于2024年3月22日发布,利用AI解读古籍但经严格人工校对。
- 禁止生成有害内容,如涉及敏感政治或道德议题的虚假叙事。规范鼓励AI提升效率,如自动化字幕生成,但强调人类责任不可转移。
2. **审核与标注机制**:
- 建立严格的AI内容审核流程,包括技术评估和人工复核。所有AI生成或辅助内容须明确标注来源,避免误导受众。
- 对于高风险应用(如视频合成),要求多层审查,防范“AI复活”明星等争议事件。 这与国际如美国媒体AI伦理指南类似,但更注重集体监督。
3. **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**:
- 规范明确规定保护用户数据和个人信息,AI训练数据须来源合法,避免侵犯知识产权。总台将利用自身海量视音频资源开发媒体专用AI模型,确保数据主权。
- 风险防控包括建立AI安全风险控制体系,分类管理低中高风险场景(如娱乐内容 vs. 新闻报道)。
4. **应用场景示例**:
- **创新项目**:如AI动画《千秋诗颂》,展示AI在文化传播中的正面作用。
- **挑战应对**:针对生成式AI的局限性(如幻觉问题),规范要求结合人类智慧,形成“人机协作”模式。
- 未来扩展:总台计划与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等合作,构建中国特色媒体AI生态。
#### 监督管理与实施路径:从试行到标准化
为确保规范落地,总台设计了完善的监督体系:
- **多部门机制**:涉及技术、内容、法律等多部门,涵盖评估(技术合规)、审查(内容导向)、准入(工具接入)、报备(项目申报)和处罚(违规处理)。直接引用:“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,将由相关主管部门视情节轻重采取相应处理措施。”
- **定期检查**:开展全面AI应用监督和巡检,指定专人负责管理。
- **动态调整**:作为试行版,规范将根据国家法规和实践反馈迭代,可能在2025年总台AI发展白皮书中进一步细化。
实施中,总台强调“急迫感”,将AI融入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,推动行业示范。但挑战包括技术人才短缺和跨部门协调,外部评论建议与国家AI治理框架对接。
#### 影响与展望:媒体AI治理的里程碑
该规范不仅是总台内部指南,还释放了媒体行业AI合规信号:鼓励创新但底线清晰,可能影响其他媒体机构如北京广播电视台的AI实践。 在全球AI监管浪潮中,它体现了中国媒体的“价值引领”,但也面临国际质疑,如是否限制AI自由创新。展望未来,总台将深化AI在视听产业的应用,预计到2025年,形成更成熟的媒体AI标准,推动“人工智能+媒体”融合发展。 总体而言,此规范为AI时代媒体转型提供了宝贵参考,平衡了发展与安全的复杂性。
### 关键引用
- [南方网:首个媒体人工智能使用规范出台!总台《规范》规范了啥?](https://news.southcn.com/node_179d29f1ce/7abe7ab75a.shtml)
- [央广传媒:总台发布AI新规范,释放了哪些信号?](http://www.cnrmg.cn/xwzx1/hyzx/20240329/t20240329_526644509.html)
- [央视网:加速“人工智能+”总台研究院主办活动来啦](https://www.cctv.com/2025/03/17/ARTITWAXcXnL6IG1gLsTKvLi250313.shtml)
- [TVTech: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(2025版)解读](https://tvtech.cctv.com/tuijian20250707/index.html)
- [文汇报:首個媒體人工智能使用規範出台!中央廣播電視總台《規範》規範了啥?](https://www.wenweipo.com/a/202403/23/AP65fe3f94e4b009ba85344d8c.html)
- [搜狐:总台发布AI新规范,释放了哪些信号?](https://www.sohu.com/a/767052646_570245)
- [中国记协:3月传媒大事记](http://www.zgjx.cn/2024-04/29/c_1212358041.htm)
- [腾讯研究院:形塑新闻:AI时代新闻业的7个变化](https://www.tisi.org/30825/)
登录后可参与表态
讨论回复
0 条回复还没有人回复,快来发表你的看法吧!